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Lancet发表2.8万人队列研究:应用自动除颤仪(AED)可显著改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30天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文章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0-05-03 10:53
传统上认为,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除颤仪(AED)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适合除颤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旁观者进行除颤时可能会带来胸外按压中断、延迟抵达医院等问题,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另有研究指出,即使用除颤仪对存在可除颤心律的OHCA患者进行除颤,也有超过80%的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无法恢复持续自主循环(ROSC)。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ED的推广使用。

最近,在Lancet(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究了心脏骤停时,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尚未达到ROSC的OHCA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和生存率。

研究显示,在这类人群中,那些接受了配置在公共场所AED除颤的患者,拥有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和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除颤的患者。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是一项日本全国性的OHCA患者注册登记研究。研究纳入了200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间28019例发生心脏骤停时心律为可除颤心律的OHCA患者,其中690例(2.5%)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达到ROSC。

研究发现,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没有达到ROSC的患者中,只接受心肺复苏(CPR)的患者有25087例(89.5%),接受了CPR+AED除颤者有2242例(8.0%),后者拥有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显著高于前者[845(37·7%)vs5676(22·6%)];在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后,OR是1.45[95%CI(1.24-1.69),p<0.0001]。接受CPR+AED的患者30天生存率也显著高于单纯CPR患者[987(44.0%)vs7976(31.8%)];在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后,OR是1.31[95%CI(1.13-1.52),p<0.0001]。

这项研究有什么意义?
旁观者应用AED对OHCA患者进行心律判断、除颤,同时联合CPR术,即便患者在EMS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之前仍未恢复自主循环,也比单纯施行CPR术的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好的神经功能预后,这项研究也说明了公共场所或社区配备并使用AED的益处和重要意义!

来源:
[1]NakashimaT,NoguchiT,TaharaY,etal.Public-accessdefibrillationandneurologicaloutcomesinpatientswith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inJapan:a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Lancet.2020;394(10216):2255-2262.
[2]KitamuraT,KiyoharaK,SakaiT,etal.Public-accessdefibrillationand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inJapan.NEnglJMed2016;375:1649–59.